Friday, April 5, 2013

华小悲歌何时了?

华小悲歌何时了?


海水到處有華人,華人到處有花蹤。兩年一度的花蹤文學大獎,雖已落幕,卻是遺音繚繞,海外華人,漂流四海,所到之處生根結果,世代傳承。每個家庭都有一段艱苦的起點,辛酸故事。每個故事都是用汗水和血淚譜寫出來,令人為之動容、嘆讚!

馬來西亞華人,多年來生長在這美麗的國土。拓土開荒、落地生根。生命宛如雪中寒梅,經歷了徹骨寒風,依然芳香俏麗。記得兩年前,在遊覽歐洲的旅途中,結識了一對旅居美國的華裔教授夫婦。他們是任職於美國某大學的系主任,經常出國旅遊及開會考察。在交談間,當他們得知我夫婦倆是來自馬來西亞時,都不約而同的翹起大拇指同聲說:“你們馬來西亞的華人真棒!

這些年來,我們在這片土地上所面對的種種挑戰,是何等的艱巨。一路走來是多麼的坎坷不平。我是否要告訴他們夫婦,單單在維護母語教育這一環節上,我們所走的一段心酸曲折的文化苦旅!

――這裡的華校,絕大部份都是由華社自己,以傾家興學的精神,不畏困難,一磚一瓦辛苦的創辦。

――這五十多年來,華教未獲平等對待,且時常遭受種種法令、政策的壓制。
先輩們為了捍衛、維護華教的完整性,不惜坐牢,有者更被褫奪教師執照和公民權,堅貞不渝的為華教作出犧牲。

――獨立至今,華小數目不增反減,華社只好以遷校方式以保住面臨關閉的偏遠微型小學,但仍受諸多攔阻,進展緩慢

――長期以來,華小未被列在國家教育主流之中,從未享有公平的地位和制度化的撥款,我們的母語教育需要靠廣大市民、商家的捐款;其中有小販義賣,歌星、藝人義演,節日時舞獅舞龍的助演等等,為華教落力籌款。如今更有“以賭養校”的新法子,令人感到無奈。

――在許多人口密集的都市,出現華小校舍不足,課班人數超多,師資嚴重短缺等問題。在鄉區遠處,卻有陳舊簡陋,漏水及受白蟻侵蝕的華小。

――獨中統考文憑,受到海外多所著名大學所承認,可是偏偏就是在自己的國家面對不受承認的窘境。

約10年前,我們曾有一所華小,在原校被令“關閉”下,為了保住原校,一批小學生及自願老師,寧願在廟旁的貨柜里上課,為期2千926天。
我們還有許許多多,悲憤感人,講不完的故事……。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