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华历次党争的派系斗争论述一代不如一代,从早年还打着冠冕堂皇的华教存亡、华社未来、华人出路等旗号,沉沦到今天仅纠缠于个人去留和入阁官位之争。用台湾学者高希钧的话:“格局决定结局”来说,这个政党败局已定,毫无悬念。
三年前我离开马华总部出国深造,临行时在一篇时评这样写:
“缺乏严格的学术训练及人文素养熏陶的操盘手,把权术当政治,却不知道现代政治讲究以严格而客观的学术研究来支撑,配合整体作业来进行时事预测,否则再怎 么操盘也只能操回熟悉的自己人,譬如专找各种小道消息和隐私来操,就是没有太大能耐建立软硬实力去操作和其他政党的政治斗争。如此内斗内行,外斗就显得没 有学问, 实在悲哀。”
如今我要进一步说明,作为曾经积极参与马华党校活动的一分子,我对于学术和政治之间的重要关系略有领悟。正如毛泽东所说:“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说白了,搞党校,搞学术,就是为了夺话语权,最后目的是取得政权。
不当权忽略政策研究
马华的格局长期以来受到巫统霸权的严重牵制,这种当家不当权的“参政党”摸不着决策的边缘,因此不需要参与政策制定,只需要附和和揣摩上意,有官做就行。
这种情况下搞学术是多余的,很多党领袖只看到短期的权术和官职之间的关系,却没看到长期的学术和选票之间的关系。
巫统的格局就不一样。执政党要统治国家,就必须做决策和搞学术。在国立大专院校里,许多社会科学训练出来的马来学者成为智库人员,不断为执政党出谋划策。
不同专业领域的学者深入研究社会上的种种课题,决策者可随时去向这些智库机构咨询权威意见。这些具有政策导向的学术建议,是巫统可以通过意识形态和政府行政等各种管道来控制庞大的技术官僚、永葆政治和文化霸权的重要思想武器。
靠专业光环汲營官位
本地华人学者在社会科学领域远落后于马来学者,已是客观事实。在巫统长期以各种行政手段来阻滞华人的社会向上流动的情况下,许多华人形成了“当公务员没出息”、“读冷门科系没用”、“做专业人士最好赚”等迷思。
于是律师、会计师、工程师和医生,这四大专业成为华裔子弟挤破头的热门科系,人生最大目标就是赚钱发财,不满现状就移民到社会制度更完善的欧美国家,大家却在无意中集体促成巫统霸权持续稳固的“共业”。
事实上,数十年来巫统通过新经济政策的马来议程,训练大批有社会科学功底的技术官僚来牢控国家机器,专业人士赚再多钱到最后还是要纳税给政府。可是,太多的华裔子弟会因相对优异的学业成绩而抱有虚幻的优越感,一直抱怨不公平的制度和政策,却无力跳脱“主从关系”的困境。
马华公会创办拉曼学院和拉曼大学,开办的都是理工商为主的热门科系,这是要解决华裔子弟切身的吃饭问题。然而,缺乏批判思维的华裔子弟,在世俗的工商环境中很容易成为个人主义和物质至上主义的奴隶,对民族困境和社会议题漠不关心。
更甚的是,当越来越多这一类顶着专业人士光环,却没有社会批判意识的机会主义分子渗透进党高层,往往就只为自己的个人官位和钱袋费尽心思。
这 些人进到政府部门内面对拥有行政专业知识、以意识形态武装到牙齿的技术官僚(尤其是拥有丹斯里和拿督斯里勋衔的高级公务员),在谈判座上几乎没有话语权, 加上没有党意识形态的指引,很容易捉不着底线而轻易妥协,“越协越伤”由此而来。这种当官的党领袖越多,对扭转整体持续下降的民族竞争力和逐渐边缘化的政 治权力更为无助。
有鉴于此,马华公会在数年前创办党校,开宗明义是要栽培具有“全球视野”、“仁道精神”和“人文素养”的学员,让各种不同专长专业的人才散布在社会各个领域支持这个政党,而不是“反其道而行”地拉人进来做官,这样才能达到“人尽其才”的效果。
党校降格为普通干训
人格决定党格,拥有政治信仰和理想的一代逐步取代旧思维的一代,而不是让满脑子想找康头的年轻人进入大染缸里迅速“被社会化”,如此才能给华社一个更好的 马华,突破巫统压制的窠臼。因此,不能开办一般商业化学院常见的激励和商务管理课程,而必须提供“曲高和寡”的社会科学和思想政治教育之类的意识形态训 练。
这有别于“栋笃笑”之类的群众大会脱口秀,授课对象肯定是人数稀少的精英,不是一般水平的庸众。唯有储备这一类的社会科学人才库,才有实力去搞国际连线的智库协作,在全球化时代与国际同道组成统一战线,以更宏观的国际主义来对抗狭隘的种族主义。
遗憾的是,这所马华党校在众所周知的各种内外因素冲击之下无疾而终。有者甚至批评马华党校搞得太学术,不明白为何开办的课程都是四书五经和宗教哲学之类 (事实上这还是创党人陈祯禄所要求的干训内容),还辩称一般基层听不懂学术话语,就把党校降格为普通干训活动,切断原本就在部署中的国际学术连线,关起门 来搞自己讲自己爽的内部吹水饭局,以便增加与基层接触的机会,为党选拉票而铺路。
事实上,马华党校的设置方案是参考中共中央党校和台北的革命实践研究院的架构之后,根据本土的实际情况修改而成。规模虽小,框架却可以和国际接轨,有利于日后成为与国际组织进行“公共外交”、援引国外的先进思想武器的有力载体。
搞党校的本来意图是要长远布局培训一批人才为党和华社进行政治斗争,但鼠目寸光的领袖只想做官三年捞够本就走人,谁有空去搞十年八年来夺取政权?和国际脱轨、和社会脱节,大选自然输到脱裤。
夺政权和抢官位,完全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两种不同的视野和境界。夺下政权,就可以分配经济项目和官位,但这对于一个无法开疆扩土的内卷化政党来说,以 最快速度来歼灭自己人,抢有限的官位,在小小的一亩三分地里面当老大,才是本身利益最大化的理性行为。要指望这种人有更大的气魄和抱负,根本是缘木求鱼。
对于眼前马华党争所展现出来的种种无关宏旨、表演过度、无人搭理的闹剧,也许可以用以下的话来总结我的整体感观:
私心太重,决心太少;有术无道,回天无力。
甘德政,前马华总部宣传局执行秘书,复旦大学国际政治学博士。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